经典文化!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303cb0100gp43.html
坑梓镇位于深圳市龙岗区东北部,距深圳经济特区40多公里。其东部、北部与惠阳市接壤,属于深圳市的外围乡镇。其原著民约6300人,40个自然村,客家人占百分之九十,黄氏又占其百分之九十,为当地大姓,除去秀新行政村之新村三十几户黄姓外,其余的传自一个祖公,即清初从梅县来到深圳坪山的朝轩公的后裔,为“江夏堂”黄氏。
在康熙初年到达坪山的黄朝轩,于康熙三十年(1691)打发长子居中公带领他的三个儿子到坑梓发展。作为农民,他们很快地将大量土地集中到自己手里。但是,当时地多人少(三世昂燕公带领族人入住“新乔世居”时,据说连丫环才18口人),也请不到足够的人工,春插往往不能按时完成,“这边该耘田了,那边还没插秧”,急得阿婆站在河边伤心地哭泣,原本无名的小河,便因此得名“阿婆叫坜”(客家话:叫,哭;坜,小溪)。
从“新乔世居”(1754年)落成,百余年间,沿着四公里长“九曲十三弯”的“阿婆叫坜”,相继兴建了 “龙湾世居”(1781年)、“龙围世居”(1800年)、“秀山楼”(1830年)、“龙田世居”(1830年)、“龙敦世居”(约1850年)、松子坑大围(约1860年)、“盘龙世居”(1860年)、“吉龙世居”(1888年)和井水龙大围等十六七座大型围堡式民居。“阿婆叫坜”是哺育了坑梓客家名副其实的“母亲河”。随着人口与经济实力的增长,黄氏又向金斗坜和田脚河这两个水系拓展,形成两个新的围堡群落:金沙村、李中村。在坑梓六十平方公里的地面上,沿三个水系,黄氏先后建成近40座大中型围堡,星罗棋布,蔚为壮观。(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此处借用)
下图就是坑梓客家围屋的分布图,其中每个绿色标记或者黄色标记都代表着一座围屋。它们或是残垣断壁,或是人去楼空。但围屋的地基、房间的格局和梁柱的雕刻都能显现出其辉煌的历史。只是现在,它们渐渐被遗忘了。
为了弄清楚各个围屋的准确位置,利用灵图和Google Earth等软件,并结合网络上他人的游记,在地图上大概标记了每个围屋的位置,然后用了一个周末的时间,根据事先准备好的地图按图索骥,一一拜访了各个围屋。这次一共找到了10个围屋,分别是:龙围世居、井水龙大屋(黄家宗祠)、谦济堂、秀山世居、秀岭世居、新乔世居、黄家宗祠、廻龙世居、长隆世居、青排世居。其中龙围世居、井水龙大屋(黄家宗祠)、谦济堂、秀山世居、秀岭世居、新乔世居、黄家宗祠全部在阿婆叫坜两岸,而廻龙世居、长隆世居、青排世居和将要去拜访的荣田世居、寿田世居全部在金沙村。
走完这10个围屋,任有不舍。回望围屋,心中念到:此次只是事先探路,下次还会再来的,希望下次再来拍照时,各个围屋还依然安在。
坑梓客家围屋的分布图
下图上红色线条的就是上文提到的坑梓客家的“母亲河”—-阿婆叫坜,从Google Earth的卫星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各个客家围屋或密或疏地分布在阿婆叫坜两岸。当年这里就是坑梓客家的经济、文化和生活中心。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