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媒体日前刊登了分析文章指出,谷歌、开放源代码(以下简称“开源”)软件可视为微软的两大威胁,如果这两项威胁合二为一,则无疑将对微软构成致命挑战;因此利用开源软件低调向微软发起挑战,已成为谷歌对抗微软的秘密武器。

    开源内容企业管理软件开发商Alfresco业务开发副总裁马特·阿塞(Matt Asay)表示:“开源软件已成为软件资本家盈利的超级工具,它不仅能使软件销售商加强客户关系,同时将使竞争对手意图对软件收费的努力付诸东流。正因为如此,谷歌近年来也拿起了开源工具,以向微软等竞争对手发起市场挑战。在具体战术上,谷歌对微软的“出招”一直较为谨慎。如谷歌推出网络版办公套件产品后,其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极力否认该产品意在对抗微软Office。

    而市场研究公司451 Group开源研究主管拉文·扎查里(Raven Zachary)却不同意施密特的看法:“为打破微软Office在办公套件领域内的优势地位,谷歌有必要推出自家办公套件,这其实已是与微软展开直接竞争。”其他分析人士也表示,尽管谷歌并不愿意公开谈论与微软的竞争,但在微软斥资60亿美元收购网络广告公司aQuantive时,谷歌私下里已意识到,这是微软针对谷歌的强有力回击。

    开源运营方式

    历史经验表明,一旦微软选择进入某个领域,肯定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由此看来,谷歌与微软之间的“厮杀”只会是愈演愈烈。但谷歌希望以低调姿态回应微软,而开源成为了这种策略的核心组成部分。电脑爱好者都知道,谷歌运行着大量服务器,其中多为定制化的GNU/Linux版本;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谷歌也广泛使用占据领先优势的开源数据库MySQL。

    Linux基金会执行主管吉姆·泽姆林(Jim Zemlin)表示:“从某种程度讲,如果没有Linux或开源,就没有谷歌今天的巨大成功。如果谷歌当初被迫使用微软或Sun的产品,谷歌不但需为此增加运营成本,同时也无法创建其各类个性化服务。”谷歌开源项目主管克里斯·迪博纳(Chris DiBona)对此表示认同,称开源软件看上去就像自家产品一样,“谷歌在软件开发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如果我们使用具有限制性的源代码,那我们的开发进度肯定会因此受阻。”

    为加大对开源软件的利用,谷歌实施了聘请高级开源程序员出任公司开发人员的策略,软件开发进度也因此大为加快。加盟谷歌的开源专家包括Linux领域第二号人物安德鲁·莫尔顿(Andrew Morton)、Apache软件基金会主管格雷格·斯坦(Greg Stein)、Samba项目负责人之一杰里米·阿里森(Jeremy Allison)。Samba项目意在为包括Windows在内的SMB/CIFS客户提供开源文件和打印服务。

    借力火狐打击IE

    另一名加入谷歌的高级开源专家是本·古杰(Ben Goodger),他是开源浏览器Firefox(火狐)的高级工程师。正因为谷歌与Firefox之间的这种联系,使得Firefox与微软IE浏览器之间的市场竞争更趋激烈。谷歌已成为Firefox的主要搜索引擎服务商,无论是在专门搜索框还是首次安装后的主页中,谷歌都是Firefox默认搜索引擎。2007年10月有媒体报道称,Firefox开发团队Mozilla基金会在2006年与谷歌的商业合作中,已从中获得了约6600万美元的收入,高于上一年的5000万美元。这也意味着,谷歌实际上是在资助Firefox和Thunderbird(雷鸟,微软Outlook的竞争产品)的开发工作,并以此削减微软在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市场的份额。

    此外,谷歌还经常举行高级别研讨会,使各个项目的免费软件开发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2006年11月,Linux操作系统之一Ubuntu的开发人员在谷歌总部聚会,该操作系统已被戴尔预装到其部分消费者PC中;2007年6月,Linux基金会合作峰会在谷歌总部举行;2007年9月,业界领先的语言项目Python开发者举行聚会,以讨论其第三版的研发事宜。Python是谷歌广泛应用的语言之一,其他两种为Java和C++。值得一提的是,Python语言创始人戈多·万-罗索姆(Guido Van Rossum)也在谷歌任职。

    大学生编程之夏

    2005年,谷歌制定了“编程之夏(Summer of Code)”方案。该活动内容是,在每年暑假期间,接受谷歌资助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可参与开源项目开发。该活动不但加快了相应项目的开发进度,而且也为各开发团队输入了新鲜血液。正如KDE桌面环境项目程序员塞巴斯蒂安·库格勒(Sebastian Kügler)所言:“编程之夏的真正意义在于:用自由软件的精神来感染学生,使他们有机会成为像我们一样的开源社区成员。”

    谷歌开源项目主管克迪博纳则表示,通过编程之夏活动,谷歌加深了对相应软件及其开发人员的双重了解,“这对我们非常有利,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推出新的应用编程接口(API),而此时一般都有一些开源项目已在使用该API,这时我们就可通知他们,并让他们进行相应检测。”谷歌支持自由软件的其他重要方式还包括:在开源许可证协议下提供自身代码(通常是通常是Apache授权,如谷歌新型手机平台Android就是使用该许可协议)。

    截至目前,谷歌最大的授权产品可能是Google Gears。迪博纳表示,Gears为开源浏览器扩展,允许开发者创建可离线工作的网络应用软件,“当然我们也可通过发布一个插件方式来达到相同目的,但通过开源手段,其他人都可安全使用,而且使用者也不会轻易放弃这一技术,因为他们也是该技术的拥有者。”谷歌将Gears作为开源产品发布的举动,使该产品在开源社区内外都受到了欢迎。如果Gears能取得市场成功,相应用户将提高离线应用水平,则意味着此举将削弱微软在桌面市场的优势地位。

    微软两面受敌

    谷歌上述所有看起来各不相干且甚为低调活动的结果,是微软意识到,自己目前的对手不仅仅是一个,而是两个,且他们紧密团结在一起。自由软件“大教堂与集市”理论提出者埃里克·雷蒙德(Eric Raymond)对此表示:“这种情况无疑已使微软感到了压力,且越往后压力会越大。在Linux大举侵入Windows领地时,微软可能觉得尚有能力应付。但事情远没这么简单,即使Linux暂停进攻,谷歌也仍将持续对微软构成压力。”

    不仅如此,其他企业也逐渐认识到,提高开源利用水平,不失为削减微软实力的有效方式。如此一来,微软今后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而加强开源应用,已成为IBM近十年来市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IBM放弃了自家Web服务器开发,转而采用开源软件Apache。自那时起,IBM已将GNU/Linux移植到其整个硬件产品线中,并捐献了价值超过4000万美元的代码来创建Eclipse项目,并希望以此对抗微软Visual Studio。

    雅虎迎头赶上

    前不久,微软网络业务主要竞争对手雅虎也成为开源软件倡导者之一,其举措包括:开放其各类服务的API;在美国、英国和印度等国举行黑客开放日活动;以3.5亿美元收购开源信息和协作公司Zimbra等。与谷歌一样,雅虎也聘请了部分顶级开源程序员,其中包括MySQL专家杰里米·扎沃德尼(Jeremy Zawodny)、搜索技术专家道格·卡汀(Doug Cutting)。卡汀今后将致力于开源项目Hadoop的开发。他在博客上撰文称,Hadoop是模仿谷歌文件系统及其MapReduce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同类产品。

    分析人士称,就像谷歌已掌握利用开源工具来挑战微软的秘诀一样,雅虎也希望能通过Hadoop达到相同目的。当然,雅虎的进攻目标除微软外,自然也包括了谷歌在内。(编译/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