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父亲说:老人下半年去世则第二年要拦春社,上半年去世则需要拦秋社,否则逝者在阴间再也没法享用到阳人俸禄给他们的东西。

过社时节,南方多为逝去的先辈立碑写传,会同亲戚六眷杀羊共飨,有祈福追思之意。

在原始社会的农耕时代,人们对土地十分崇拜,每年都举行祭祀土地神的活动。而“社”就是土地之神。《左传·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就是社日,祭祀活动则统称为过社。古代社日一年两次。春天举行时叫“春社”,秋天举行时叫“秋社”。春社祈谷,祈求社神赐福、五谷丰登。秋社报神,在丰收之后,报告社神丰收喜讯,答谢社神。
社日民间在俗称“土地公公生日”。宋代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并流传至今。戊日属土,土是人们的衣食之本,为了尊敬社神,农村素有男禁锄犁,女停针线的“戊不动土”之俗。古代过春社,官府以饮酒、分肉、赛会等活动祭祀社神,祈求丰年,而民间则表现为男人在家里修锄整耙迎春耕,妇女和儿童则采蒿掐葱煮社饭

—-

 拦社:
  家里死了老人家,要提鸡、鱼、肉到社官庙祭社,叫拦社。
  敬社官。旧时,客家人对社官是非常尊敬的,认为社官老人是一村之主,能主持村里的一切事情。俗话说:“老虎进村拜社官”,也有的说,“社官灵,虎豹不入境”。所以一村之社官庙,能主一村人的福气,不仅逢年过节要敬社官,而且家里死了人更要敬社官,希望社官为村里添一新鬼,各方面给予照顾放行。
  敬社官的节日就是“春社”、“秋社”这两天,具体时间按古书云:“立春五戊为春社。”也就是立春以后,按天干算法,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秋社”是按立秋计算五戊,农历《通书》每年都会特别标出时间,一般都在“春分”、“秋分”前后一两天,有些年份比较特别,“春分”和“春社”同是3月20日即农历二月三十日。
  相传古时候侗乡有一位著名的厨师叫木阿点龙。他能做一手好菜,皇帝即令他进京做饭菜。一日皇帝寿辰,大摆筵席,请各位大臣入席祝贺。席间,皇上即问什么最好吃,各大臣见皇上吃什么就说什么好吃,只有木阿点龙心直口快,说世界上只有盐最好吃。皇帝大怒,立即把木阿点龙推出去斩了。木阿点龙的好友敢怒不敢言。第二年,皇帝寿辰照样大摆筵席,这时厨师所有的菜都不放一粒盐,皇上才知枉杀忠良。从此,每逢木阿点龙被斩之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当地人都要进行祭社活动,以示纪念。侗族人叫赶社。
  旧时,每村到春社或秋社这一天,都要凑钱去敬社官,然后一起吃饭,叫“做社”。家里死了老人家,要提鸡、鱼、肉到社官庙祭社,则叫拦社。这种风俗现在已不太盛行,但在客家农村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