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培训的老师推荐的学生参加复试了。原则上,我是不想多干预他们的面试的。刁总让我面试一下他,我也就照做了。发觉被我面试的人会很悲剧的,因为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听的发出问题,总想弄清个所以然,提问估计持续了近20分钟。后来心中得出的结论是:他接受过培训,编写代码时不成问题,但无法深入,因为知识不够深入。给他的定位是程序员,以后发展下去最多也只能达到中级软件开发的水平,所谓的码农、码工。

在这期间,有个人是过来面试的。我不负责他的面试,但后来此前他参与过了电话面试。他在雷柏做过、做过华为的外包项目。参加过2年的北大青鸟培训,前期培训C#后期培训java,以java培训为主。看到过他的一个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颁发的相当于三级证书的认证,以及北大青鸟不同阶段的证书。我参加培训的学校前身是北大青鸟的,它的名气可想而知。他从事了几年的工作,说话方面也是有几番气势。但从他的总体看来,他目前还是适合外包。怎么说呢,计算机体系的只是知道的不一定足够,成人大学的本科工商管理。看到他,我似乎看到了我那位培训老师的学生的未来。

刁总面试完毕后,问我情况。我如实说出培训老师所推荐的学生情况。没接触过OA,对工作流的概念也不怎么理解。如果放于开发中,倒是看应该可以安分工作。

后来的核心人员讨论中,刁总说:“至于第二位面试的,开价比较高。但是现在确认,等他干了3个月后,要么有更辛苦的活儿就让他继续干,要么没活干就直接不要他了,不然是个大开支。”

这次面试官经历,使得自己能够换了个角度理解面试那点事。面试的不确定性很多,不会有一成不变的面试。面试官的性格各不一样,要么祈祷自己遇到喜欢自己性格和状况的面试官,要么认清面试官投其所好(其实感觉有点墙头草的味道)。另一方面,如《潜伏在办公室》所说,同等情况下,最高薪的一旦裁员时风险会比其他人大。